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技工作者们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引领示范作用,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境下,服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推动科技为经济发展与创新人才培养,服务企业健康发展。
2023年10月24到25日,学会会员吴任平教授响应福建省科协“科技志愿服务民营企业发展”行动,赴建阳进行志愿服务,围绕釉的原料、配方、科学的调配、窑炉的烧制方式等主题,开展“釉的配方与烧成”科普讲座,解读了体系化的釉料知识框架与烧制技艺。
吴任平,福州大学教授,福建省硅酸盐学会会员。毕业于西北轻工业学院陶瓷专业,曾在福建省轻工业研究所陶瓷研究室、日本长崎窑业技术中心等单位工作进修。研究方向聚焦于陶瓷配方、陶瓷釉料配方、陶瓷烧制及性能开发等;主持多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作为项目骨干成员参与863计划项目等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在清华出版社出版《陶瓷纵横》一书,发表多篇陶瓷材料研究论文;授权三十多项发明专利。
科普讲座后,吴任平教授深入当地企业调研,与一线陶瓷产业工人交流建窑传统烧造工艺以及推动新工艺与智能制造装备深度融合的难点和发展思考。
建阳自2017年被授予“中国建窑建盏之都”以来,建盏文化产业持续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建阳区共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8606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产值70亿元。2018年,“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2021年“建阳建盏”获评中国驰名商标,品牌价值评估突破160亿元。近年来,建阳围绕打响“中国建窑建盏之都”这块金字招牌,在规划引领、宣传推广、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建盏行业管理、人才队伍建设、政策扶持等方面持续发力,建盏文化产业已成为建阳的富民产业、文化支柱产业。
建盏釉面在微观下的晶体呈现
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中发挥支撑作用的主体力量,是创造社会财富的中坚力量,也是创新驱动发展的骨干力量。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科技强国新征程的开启,不论是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方向发展,亦或是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优化调整,不断涌现的新兴产业不仅为工人队伍提供了就业新选择和发展新机遇,也呈现出现代社会对数字经济、绿色发展、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需求的发展趋势。广大新业态从业人员的权益实现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些现状都要求我们继续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需要我们建设一支适应新时代、新征程,兼具现代化、高素质的产业工人队伍,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推动经济持续增长。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加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加快建设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作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技工作者们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引领示范作用,助力更多一线产业工人在新时代更快成长成才,带动更多职工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科教人才优势是学会的天然优势,在党支部的政治引领下,学会全体会员可以通过本会网络平台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学会团结凝聚了科技工作者的荣誉感、自豪感、责任感,继承和发扬科学家精神,坚持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的道路上勇于担当,向高水平科技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奋进。
福州市工人文化宫
在今后服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工作中,学会将积极与相关部门沟通,构建学会智库网络,以社会责任为研究准则、以公共政策为研究对象、以影响政府决策为研究目标,坚持政策惠企,服务助企,环境活企多措并举,推动减税降费、金融信贷,稳岗护岗等政策措施加快落地。为产业工人队伍提供科普培训专业知识、支撑专业技能提升、研发推广新技术、探索多种激励机制、注重产业工人权益维护等实质有效的帮助。
科技与经济相辅相成,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环境下,学会服务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保障科技创新成果和关键核心技术不断取得突破,才有推动科技为经济发展、人才培养服务,护航企业健康发展的强大自信。
图片丨部分来源于网络
统筹/编校/审发丨福建省硅酸盐学会秘书处